《研究生教育行动计划 20 条》要点

期次:第2230期       查看:117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研究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中心,以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目标,遵循研究生教育教学规律,坚持“立德树人、服务需求、提高质量、追求卓越”的工作主线,面向国家和区域发展战略,面向国际科技前沿,面向教育现代化,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创新,形成各方参与、深度融合、协同育人的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体系,致力于培养信念坚定、人格健全、乐于探索、务实笃行的一流工程师、行业领军人才和科学家,为学校创建特色鲜明的世界一流大学提供坚强保证。

二、基本原则坚持育人为本、坚持服务需求、坚持改革创新、坚持追求卓越。

三、解读“研究生教育行动计划20条”

全面加强党的领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一个坚持:坚持党对研究生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学校党委每年至少专题研究一次研究生教育教学工作

一个完善:完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一个研究——鼓励开展“课程思政”教学研究,建设30门左右“课程思政示范课”,培养15个左右“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和团队

两个教育——加强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研究生健康教育

三个建设——推进思政课建设、辅导员队伍建设、学风建设

三个指导——加强研究生心理健康、职业规划、就业创业指导

两个提升:提升研究生党建工作水平、提升导师育人职责意识

——加强研究生党建工作、提高党支部建设水平、开展示范创优工作

——强化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第一责任人;加强研究生学术诚信教育;选树优秀典型,对履职失范者“一票否决”

主动服务国家战略,优化布局规模结构

一个导向:以服务需求为导向

——拓展办学资源,适度扩大研究生培养规模

三个优化:优化学科学位点布局、优化人才培养类型结构、优化人才培养学科结构

——支持理学学科建设、加强精品文科建设,支持海洋信息、人工智能等新兴优势领域交叉学科建设

——超前布局博士生培养,大力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

——重点支持优势学科、关键技术领域、新兴交叉学科、基础学科和基础研究领域发展。

三个完善:完善学位点自评估、完善学位点动态调整、完善生源资源配置机制

深化科教产教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一个链条、五环相扣:课程体系、实践教学、科教融合、产教融合、国际交流

*课程体系:加强研究生课程改革,打造哈工程研究生“金课”

——以网络在线课程、高水平核心课程等品牌课程建设推动教学改革,提升教师能力水平

——将研究生授课质量作为教师业绩考核重要标准,建立完善的课程教学评价监督机制

*实践教学:推动研究生实践教学改革,建设产学结合资源联盟

理论与实践结合——明确专业实践的任务要求和考核标准,坚持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

校内与校外结合——吸收企事业单位优质资源参与研究生实践教学环节建设、加大研究生企业导师评聘和培训力度,鼓励学校教师积极参与企业科研项目或到企业部门挂职锻炼

基地与平台结合——加强研究生实践基地建设,调动各方资源建设产学结合平台

*科教融合,提高学术学位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

——系统加强学术学位研究生科研训练,强化问题导向的学术训练

——鼓励博士生攻坚关键核心技术和前沿共性问题,推动博士研究生跨学科、跨机构、跨部门协同培养

——打通本硕博培养壁垒,建立本硕博贯通的培养体系。

*产教融合,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

——大力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分类培养,改革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建设校企共建课程

——分层分类建设企业导师队伍

——逐步扩大工程博士培养规模和领域

——探索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与国内外相关领域认证体系有机衔接

*国际交流:推进研究生教育国际交流合作,巩固与高水平大学伙伴关系

——完善留学研究生培养体系,打造留学哈工程品牌

——推进与国外高水平大学开展研究生学位互授联授及联合培养工作

——支持教师开展国际学术交流,加大外籍教师引进力度

——继续做好优势学科的国际评估

两个创新:创新招生机制、创新校园文化

*深化生源遴选机制改革,精准选拔优秀人才

——建立择优录取的选拔机制

——健全博士研究生“申请-考核”招生选拔机制

——推动与学位类型相适应的生源考核评价办法

——继续做好优势学科的国际评估*营造良好校园文化,推动研究生建功立业创新创业

——传承“哈军工精神”,为国家培养“可靠顶用”人才

——开展学术活动、加强学术诚信教育

——推进国家级学科竞赛,加强创业实践引导

强化落实主体责任,建立“五位一体”质量管理体系

“五位一体”质量管理体系:三方评估、三级监控、五层保障、导师队伍、学术评价

*三方评估——构建学位授权点“三方”结合的评估体系,以评估结果作为动态调整依据

*三级监控——落实学位论文全方位、全流程管理,构建质量管理闭环

*五层保障——发挥导师、基层学术组织、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校学位评定委员会五个层级职能作用,保障和提高学位授予质量

*导师队伍——通过导师遴选机制改革、加强培训、完善评价体系等措施加强导师队伍建设,强化导师岗位管理

*学术评价——破除“五唯”评价方式,提升研究生综合素质

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提供“创新成长”有力保障

条件设施——完善研究生教育投入机制,加强条件设施建设。

成本分担——优化成本分担机制,改革完善资助体系。

管理队伍——加强管理队伍建设,切实提升服务育人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