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病毒克星” 诞生记

      记者 谷雪 学生记者 陈晓雪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全民抗疫,势在必行。怀揣为抗击疫情贡献一份绵薄之力的初心,在航建学院贺征教授的指导下,刘月聪、刘承聪、丛诣钦等人所在的睿净科技团队,研发出一套堪称“病毒克星”的高频离子空气消毒系统,经权威机构的检测报告显示,对病毒、细菌的消杀率均超过99.9%,能够应用在多个场合,为人们的健康保驾护航。团队凭借“病毒克星”获得第十二届“挑战杯”黑龙江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金奖。       一拍即合为战“疫”       “能够利用专业知识为抗‘疫’做些事,我们也觉得学以致用,特别有成就感。”睿净科技团队负责人刘月聪说。  2020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全国爆发,疫情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刘月聪、刘承聪、丛诣钦身处河北、河南、山东不同地方,看着周围医护人员在层层叠叠的防护服之下,病倒在疫情防控的一线,十分痛心。  “如何快速灭活病毒”成了全民抗“疫”关注的焦点。2月初,一次线上相逢,三个同学不约而同地想到,将团队正在做的“舰船系统中的高频电离技术和电离吸附技术”项目中关于空气消毒净化的部分进行技术升级、改造,希望消灭空气中的病毒,为抗击疫情做出贡献。三人在腾讯会议室热火朝天地讨论了很长时间,对项目的可操作性、应用环境、待解决的关键技术等问题逐一分析,直到夜深人静……刘月聪激动地拨通了贺征教授的电话。他们的想法得到了远在哈尔滨的贺征的全力支持,并在技术上、软硬件保障上随时给予指导与支持,有了导师作为后盾,睿净科技团队由此诞生。  疫情期间,团队成员被困于家中,首要障碍就是拿不到曾经的设计数据,三个人相互启发、推理演算,凭借着“最强大脑”,大家一点点回忆研发的数据,通过云计算等办法,“拼”出了完整的设计方案,为项目的顺利实施打牢了基础。      巧电病毒“百分百”      刘月聪介绍,团队研发的高频离子空气消毒系统,采用的是国际先进的高频电离技术和电离吸附技术,通过高压脉冲放电的形式将气体激活,这个过程所产生的大量具备高能量的氧离子一旦和空气中的微生物(例如病毒,霉菌孢子、细菌)接触,就能立即破坏细菌的细胞壁以及病毒的蛋白质衣壳等,能够高效灭活传播速度快、致病性高的病原体微生物,并能同时去除空气中超过99.9%的有害组分和灰尘。  当时拿到“病毒克星”的病毒灭活检测报告时,≥99.9%这个无限接近100%的数字让团队成员兴奋不已。这份由中科广州检测和广州呼研所联合完成的检测报告,证实了“病毒克星”超强的消毒灭菌能力。“这个成绩让我们很惊喜,有了它,我们心里更有底了。”团队成员刘承聪说道。  经过高频离子空气消毒系统处理后的空气带有高能氧离子,这种高能氧离子可以存在数秒,并持续作用于其所能够到达的各个角落,从而对进入有效净化空间的人、物表面附着的病原体微生物进行杀灭处理,在有人环境下形成持久保护。高能离子灭活病毒这一原理让它相对于喷洒消毒水、介质过滤、紫外线照射等传统空气消毒手段和市场上现存的空气净化器,具有简洁高效、耗材少、低能耗且易维护的优点。  “病毒克星”还有一个亮点——模块化设计,该设计可以让系统轻松地根据目标空间的建筑结构和空间体积进行调整,并能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定制,伸缩自如。也正因如此,它才能够适用于医院病房、专业科室、商场门店、电影院等人员密集的公众场合以及公交车、高铁、飞机等公共交通工具,有效避免交叉感染,为居民的生命安全和健康提供有效保障。      破解难题的法宝      任何一项科研成果都来之不易。将在舰船系统中应用的高频电离技术和电离吸附技术,有效应用在陆地环境的病毒消杀,面临着温度、湿度、盐度、微生物种类和特性……一系列环境参数的改变,让团队成员们不得不重新考虑选材和金属元器件的使用。而这必须经过反复的分析和实验,受到居家条件限制,对于他们来说,这几乎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一番波折之后,团队联系到了疫情期间在校研习的研究生袁阔和李白羽。为了顺利完成实验环节,团队与袁阔和李白羽时时视频连线、隔空对话,一边出想法、想对策,另一边动手操作、记录数据,经过了反复的磨合,团队终于拿到了准确的试验数据,顺利完成了实验环节,并于3月份做出了高频离子空气消毒系统的样机。  要使产品得到广泛应用,需要做到降低成本和功能优化,保证安全。为了降低成本,团队成员对每一个零部件都是“精打细算”,货比三家,多次尝试,找到性价比最高的进行组装。为了保证安全性,团队成员更加细心耐心,每一个微小的环节都要互相商量,谨慎评估。“我们设计的产品要让老人、孩子都能够安全方便地使用,所以不能有可能产生危险的设计和部件。”刘月聪说道。  为了全面了解产品的实战能力,该样机曾在学校进行试用,一段时间后,老师们指出了样机使用过程中噪声过大的问题。团队成员们立即重返实验环节,对样机进行改造,经过一番努力噪声终于降了下来,生产成本也因为选材合理,设计巧妙而大大降低。  除了技术和选材,沟通也是团队研发道路上的一大难题。因为疫情无法返校,为了方便交流,团队项目方案的讨论统一使用腾讯会议,并辅以书面交流,但网络交流并不如面对面交流来得方便,难免出现曲解和误会。团队成员凭借彼此的信任与默契,及时沟通化解了技术难点以及沟通不便造成的误会。三人分属不同专业,空闲时间难以统一,所以腾讯会议常常从晚课结束直到深夜。  “我们就是有必成的劲头,坚持做成这件事。”刘月聪说。团队成员顶着繁重的课业压力坚持进行项目研发,但是没有一个人有过放弃的念头。“那时候我们都觉得一天24小时根本不够用,恨不得1天当作两天用。”丛诣钦说道。从除夕夜敲定方向到样机送检,每个团队成员脑袋里都绷着了一根弦,他们顶住压力,也通过电脑屏幕,不断给彼此加油打气,互相鼓励。获得“挑战杯”金奖后,团队成员十分高兴。“这是我们互相配合、共同努力的结果,也非常开心,我们能够为祖国做一些事情。”刘月聪说。  从灵感火花的迸现到获得“挑战杯”金奖,“病毒克星”的诞生经历了荆棘满路,才有了鲜花盛放。以冰心为炉,铸防疫利器,学校雄厚的科研实力和优秀的教师是他们坚实的后盾,必成的劲头和精诚合作的精神是他们克服困难的法宝。

  • 师生个人数据中心上线“一表通” 工程持续推进

      本报讯(记者 朱虹 魏坤)11月1日,我校师生个人数据中心正式上线,在校师生可一键生成自己的个人数据画像。作为“一表通”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师生个人数据中心,为全校师生告别重复填报个人信息搭建了平台,将“一表通”工程建设推进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师生用户可使用统一身份认证账号登录校园信息门户,点击右上角“个人中心”,或点击个人数据中心相应栏目进入师生个人数据中心,查看、导出个人基本信息、学历学位信息、工作学习经历信息、职务职级信息、教学课程信息、科研成果信息、财务资产信息、公务出差信息、图书借阅信息、校园卡信息、校园卡信息、校园网信息、教师个人主页信息、学籍学历信息、成绩奖励信息、社会实践信息、助学资助信息等17类个人数据。  为加快推进学校智慧校园建设,促进学校治理能力现代化,学校于2019年10月启动“一表通”工程,通过对学校数据采取归口管理、有效整合、智能填报等数据治理手段,实现学校报表数据“一次填报,共享互通”,有效减轻师生及各单位填表负担,推动大数据分析支撑管理决策,提升学校数据治理水平。  为了稳步推进“一表通”工程,2020年6月,我校特别出台《“一表通”工作管理办法》,学校各部门各司其职,通力合作,不断完善归口管理数据资源,规范报表填报,不断减轻师生、单位重复填表负担。“一表通”工作启动以来,累计减少重复填报数据近130万项次。  已建成的“一表通”共享数据库,整合了学校所有部门的12大数据系统,集合了11大类、56小类、253张数据表,涵盖数据字段5700余个、数据模型370个、存储数据455G、共享接口372个、接入数据2.4亿条、建设数据应用场景130余个。  已投入使用的“一表通”统计报表填报信息系统,可支撑学校统计数据报表的线上填报,目前已建设上线工信部“2020年部属高校基本情况表”、教育部“2020年高基表”,为24个单位提供85张报表、3000余个字段的在线协同填报、统计汇总、对比校验服务。  正在建设的分散数据采集平台,为学校分散数据的采集、汇总、分析提供了高效可靠的信息化手段。即将投入使用的教师业绩考评表,具备已有教师业绩成果初始化及确认、新成果线上录入、工作量(分值)自动计算、考评结果自动统计汇总等功能,可根据学院对教师业绩考评的个性化需求,提供业绩成果表单定制开发、考评流程动态配置、成果填报结果自动校验等服务。  面向各单位数据报表填报需求,信息化处将持续提供开发、制作线上报表服务,通过学校共享数据库提供相应数据,进一步减少师生、部门数据重复填报压力。信息化处还将上线数据质量运行监控系统,对各单位归口管理数据完善情况、数据资源共享情况、数据质量情况、工作报表管理情况进行实时跟踪记录。

  • 南京邮电大学校长叶美兰一行来校调研

      本报讯(记者 刘涛)11月2日,南京邮电大学校长叶美兰一行五人来校调研。党委常委、副校长张志俭会见叶美兰一行,双方就一流学科建设和“十四五”事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进行深入交流。  张志俭介绍了学校双一流建设的思路、改革举措以及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师资队伍等方面取得的成果,学校双一流建设基本形成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格局;介绍了“十四五”规划建设目标、总体设计、重点任务、编制工作安排以及参与国家“十四五”各项规划论证情况;他指出,双方同为行业特色型大学,可以相互借鉴学习,加强合作,为双一流大学建设共赢互助。  叶美兰表示,南京邮电大学作为行业特色型大学,瞄准通信信息一流目标,构建了“信息材料、信息器件、信息网络、信息系统、信息应用”五位一体的科技创新体系,大力提升科技创新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为国家通信行业和企业提供了人才支撑。哈尔滨工程大学办学特色鲜明、“双一流”建设的宝贵经验和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值得深入学习,希望双方互融互通,进一步开展深层次合作。

  • 国防大学唐永胜少将来校调研交流

      本报讯(记者 李灵东)10月24日,受学校海洋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邀请,国防大学国家安全学院副院长唐永胜少将来校调研交流。党委常委、副校长韩端锋会见客人。  韩端锋介绍了学校的历史沿革、学科特色、科研优势等情况。他表示,学校以服务国家工业化、信息化、国防现代化为使命,围绕国家战略需求开展科研、教学、人才培养等工作,希望双方在相关领域开展深入交流合作。  唐永胜指出,学校秉承哈军工优良传统,在服务国家“三海一核”领域中做出了独特贡献,希望双方聚焦国家安全、国防和军队建设中的重大需求,开展前瞻性、针对性、储备性战略研究合作,共同为国家战略和国防需求服务。

  • 迷你小冰箱 节能新体验

          作品名称:寝室低功率半导体冰箱      获得奖项:“启航杯”创意概念类一等奖      选送学院:航天与建筑工程学院      项目成员:王统政、徐润发、李子赫      简介:寝室低功率半导体冰箱应用帕尔贴效应制成的制冷片,所需电流电压小于正常冰箱,可以消耗小功率并产生较大温差,因此小冰箱功率低于正常冰箱。此冰箱的优势在于没有滑动部件,可以实现高精度的温度控制,热惯性小,制冷速度快。同时,此制冷片的体积较小,所以可以大大减小冰箱体积,也减小需要制冷的空间,从而达到小巧方便,耗能低的特点。      摄影:刘蕴喆

  • 我校智能学院硕士生钟泽南获2020ICGNC国际会议冯如最佳论文奖

      本报讯(赵恩娇)智能学院2018级硕士钟泽南的论文《An Adaptive RISE-based Guidance Method with Impact Angle Constraint》,在10月23至25日天津举行的2020国际制导、导航与控制学术会议上获冯如最佳论文。  获奖论文由智能学院教师赵恩娇指导完成。文章针对攻击舰船目标的制导控制问题,研究了攻击角度约束下的基于符号函数积分的自适应鲁棒制导方法。在只有方位量测信息条件下构造指令滤波器,由此得到纯方位测量条件下攻击角度约束制导问题的解决方案。通过引入指令滤波器进一步增强了制导律的抗干扰及抗噪声性能。  国际制导、导航与控制学术会议(ICGNC)是目前由中国发起的最大的航空、航天、航海、陆地等运动体制导、导航与控制(GNC)领域的国际学术会议。冯如最佳论文奖旨在奖励在校的优秀学生,鼓励国内外更多青年人投身于制导、导航与控制的前沿性学术研究和关键性技术创新。此次会议收录616篇论文,冯如最佳论文奖英文论文共提名6人,经过现场答辩和专家评审,最终3人获奖。

  • 我校2刊获省学术期刊综合评估 “三连优”

      本报讯(唱雪)在黑龙江省委宣传部组织的学术期刊综合评估中,我校主办的期刊《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智能系统学报》凭借优良的学术质量和编辑出版水平双双获评优秀。自2015年该项综合评估开展以来,我校两刊实现“三连优”。  为推动学术期刊出版工作高质量发展,黑龙江省委宣传部按照单位自评、数据分析、管理部门赋分和评估结果反馈四个实施步骤,对我省出版的215种学术期刊开展学术期刊综合评估,其中优秀期刊11.6%,良好期刊60%,合格期刊26.5%,不合格期刊1.9%。  学校期刊社紧紧围绕学校发展目标,坚持贯彻新发展理念,全面推进期刊高质量建设,出版质量逐年提升,学术影响不断扩大,精品期刊战略稳步推进。

  • 校友杨赫捐赠百万元全功能 EDA软件

      本报讯(潘峰)10月30日,我校00-431班校友、德中(天津)技术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杨赫向学校捐赠价值104万元用于电子产品自动化设计的200套全功能EDA软件。捐赠仪式在主楼党政会议室举行,党委常委、副校长高晚欣出席仪式,校友办、基金会、科研院相关负责人参加仪式。  杨赫向学校赠送支票,高晚欣向杨赫颁发捐赠证书和捐赠纪念牌。  杨赫表达了对母校培养的感恩之情,他简要介绍了捐赠EDA软件的背景情况,希望尽自己的努力助力母校的教育事业发展。  高晚欣表示,学校的发展建设离不开社会各界的支持,更离不开广大校友对学校的关心关注与鼎力支持。此次捐赠软件,体现了校友对母校的拳拳之心、感恩之情,希望校友企业与学校的相关领域开展更多交流与合作。

  • 我校 “青年大学习” 组织工作获多项省级表彰

      本报讯(田文佳)日前,共青团黑龙江省委员会发布关于表扬2019年度黑龙江省“青年大学习”网上主题团课组织工作先进个人、先进集体、先进组织单位的通报。我校在本次“青年大学习”网上主题团课组织工作评选中斩获佳绩。  校团委获2019年度黑龙江省“青年大学习”主题团课组织工作“先进组织单位”称号。船舶学院团委、核学院20181516班团支部、国防学院团委、马克思主义学院团委、数学学院团委获2019年度黑龙江省“青年大学习”主题团课组织工作“先进集体”称号。王琦、王炳哲、白婷、毕聪智、刘东平、关向阳、纪宇琦、李瑶、李大任、李文宝壮、杨瑜婧、宋卫国、张丽剑、赵永峰、高明等十五名师生荣获2019年度黑龙江省“青年大学习”主题团课组织工作“先进个人”称号。  “青年大学习”网上主题团课是团中央在全团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的一项重要载体,是提高广大团员对团组织认同感和归属感,增强基层团组织向心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的创新举措。  校团委充分组织动员“青年大学习”工作,自活动启动以来,我校各级团组织通过签到打卡学习、数据统计分析等方式,对推动落实学习情况和团干部学习成效进行跟踪督导,在全校形成了自上而下、层层推进、比学赶超的氛围。我校各级团组织网上主题团课参学人数超过2万人,团员青年学习参与率长期居全省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