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的目标 第一的成长

    图为李海波(左四)率队参加2020 中国机器人大赛本报记者 刘涛作为学校典型的学生创新社团,E唯协会的学生在国际国内的各类水下机器人大赛中夺冠,虽然学生不断更新换届,但是他们身上体现着的工程大学人“敢为的自信、必成的劲头、开放的眼界、合作的气度”的不断追求卓越的创新文化却代代传承,从指导教师到团队学生,坚守“三个第一”价值追求,在“三海一核”船海特色文化孕育中不断成长,忠诚、特色、创新在师生中相互融合,仿佛给他们注入一股强大的力量,使其勇攀科研高峰、一路披荆斩棘。近日,“2020中国机器人大赛”在青岛举行,E唯协会一举夺得“水下机器人—水下作业项目”冠军,这不禁使我们想走近这个传奇式的学生社团,去探索其20年创新型人才培养之路。大年初二,周翰文就回到学校一头扎进了实验室,早上6点到晚上12点,他全部的心思都沉浸在水下机器人参数调整上。这种全天投入实验的状态,他已经持续了三年,在这个眼神清澈的男孩的世界里,你能看到的只有两个字“疯魔”。E唯协会里有一群像周翰文一样“疯魔”的人,他们的带队老师李海波、刘文智10年的时间里,从未有过连续休息两天的记录,通宵玩科创才是正常的状态。无奈,协会出台强制规定,除特殊比赛备战时期外,所有师生学员晚上12点前必须停止实验,保证休息,为了第二天保持精力,提升效率。协会自2001年创办以来,近20年里共有会员1万2千余人,培养的顶尖优秀学员近百人,蛟龙号潜航员陈云赛、单片机传奇达人郭天祥、受胡锦涛总书记亲自颁奖“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的毕升、“大学生创业之星”王天、于兴龙等诸多传奇学员不胜枚举。自2005年到2011年,7年里蝉联中国机器人大赛无人机项目比赛冠军,成为该比赛无人机领域名副其实的“老大哥”;两次斩获世界水下机器人大赛冠军,力挫北美麻省理工学院、康奈尔大学、加州理工大学等顶尖高校;三次获中国青少年创新奖和“小平科技创新团队”称号。 要做就做世界第一 “要做就做世界第一”,即便E唯协会创建之初,仅有40几平的活动室、几张破旧的桌椅,20多年来,这位传奇式的带队老师李海波对团队成员始终传达的理念。2001年,E唯协会成立之初,尽管启动经费有限,还是毅然将航模无人机作为主要科创方向。“无人机当时在哈尔滨也就能找出一架,非常新鲜”,协会成立第一年就有100多名学生报名航模小组。淘汰挑选的方法也很简单,手工制作无人机螺旋桨。普通刻刀无法满足使用需求,就把一根钢锯条,从中间一分为二斜着切断,顺着斜茬磨成刻刀,然后对照标准,把一个长200毫米,宽30毫米、厚度1公分的木板削成螺旋桨,因为要调着角度仔细反复的削,很多学生手握自制的钢锯条刻刀,即使带着手套手掌也会被磨出血泡,仅此一项就淘汰掉了大部分学生。李海波说,“扎下心、有毅力的学生才会成为科创上值得托付的伙伴,才能彼此携手做到科创的第一。”中国空中机器人比赛是国内航空航天领域和计算机智能控制领域最高规格、最高水平的科技赛事之一,比赛充满了激烈挑战。即便如此,李海波、刘文智两位老师依旧带领E唯在无人机领域大放异彩,7年蝉联无人机大赛冠军,这与坚信夺得第一的精神和踏实的干劲无法分割,而在E唯成长起来的众多优秀学生身上无不折射着那句话“不惟有超世之才,亦有坚韧不拔之力”。1月份正是哈尔滨的隆冬时节,凌晨1点,冻得直哆嗦的李海波在几个凳子拼凑的简易床上眯着眼睛还没到10分钟,热情高涨的学生就趴在耳边,喊道,“老师,又该您下水去调整参数了。”入水后,李海波身上刚恢复的那点热量,又在冰冷的水里散去了。2017年,E唯要征战世界水下机器人大赛。征战前的几个月,队员们要在水池内进行大量的实战演练不断调整参数。在游泳馆调试期间,由于要避开正常开放时间,所以只能在午夜至凌晨进行实验。李海波主动承担了下水工作,数次的下水调试,数次的冷热交替,感冒已成家常便饭。E唯的学生均以李海波、刘文智两位老师为榜样,他们看到了老师在科创上的真诚和身体力行,看到的是以第一为目标的“疯魔”老师,所以慢慢的修炼成一支“疯魔”团队。 “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本科、在读,仅仅制作51单片机教程,郭天祥第一年出书的出版费就达到17万元。一天最多的时候,51单片机学习板就能卖出100多套,纯收入2000多元,在2009年,这要比大多数教授工资还要多。然而利用51单片机教程赚钱对于E唯的郭天祥来讲却只是个意外。E唯需要的是实战能力,进入这个协会后,郭天祥才发现自己在实战方面还差了很多,于是就从网上买来学习板学习,在使用中发现学习板有很多不足,并按照自己的想法开始改进。他改进的学习板好理解、易上手,很多同学开始买他的单片机学习板。更多的同学通过网络平台向他询问购买单片机学习板以及单片机编程技巧,为了节省时间,他录制了单片机开发视频教程。渐渐地郭天祥这个单片机高手被越来越多的人熟知,直到出版商找到郭天祥,一本《51单片机C语言教程》就这样诞生了。李海波说,“2020年我在给研究生上课的时候,有2/3的学生还在用郭天祥制作的视频教程,10多年过去了,他的影响力依旧在。”在E唯协会,要把知识真正转化成为支撑科创力量,是需要实践的无数次熔炼与检验,原本很多在课本上已经理解透彻的知识,都要通过动手重新认识,郭天祥学习单片机是这样,更多的后来者亦是如此,除此他们还需要跨学科学习。“在这儿做科创,知道自己哪块不足,就得赶紧去学,通过科创活动掌握的知识,他们一辈子都忘不了,”李海波说,E唯的状态已经从课堂上的“要我学”完全变成了学生自觉的“我要学”。在E唯跨学科学习是常态,但带队指导教师却只有李海波和刘文智两人,很多人不禁问“学生遇到不同学科的各类难题,两个人都能解决吗?”两位老师常常微笑着回答,“指导教师重要的是为学生指明方向,帮助其在具体的创活动中不断精炼自己、深化理解认知,从而得到成长。我们两个人的力量虽然有限,但是全校老师的力量是无穷的,E唯协会是集全校之力培养的。” 大赛锤炼 身经百战 坚定的目标,扎实的知识储备、大量的实验训练,具备了这些,距离世界第一还有多远?大赛历练——这个答案是E唯在无数次大赛的实战中得到的。2013年,E唯第三次参加世界水下机器人大赛,有了上一年世界第四的成绩和不断开阔的眼界,再次回到世界赛场,他们底气很足,保守目标是世界第三,然而结果却大跌眼镜,只拿到了世界第五。“按照规则,终点是在一左一右的两个声源中随机产生,现场比赛时,已经听出了终点是在左边的声源,并且顺着左边的声源往左走,只因为一开始坐标输入的有点偏差,压着圈,不是满分。回来改程序,改完程序再出发,却发现机器人往右转了,从右边的圈里浮出来了,学生一紧张,方向设置反了,结果导致错失2000分。”就这样稳稳的第三变成第五了,李海波赛后总结到:“经过世界大赛的历练,学生们在实战中才会成长的更快。”2014年,E唯再次征战世界水下机器人大赛时,又遇到了问题,一条“限速”代码让他们与前三失之交臂。“比赛时,发现机器人速度高的时候,就被强制限速了,可以判断是某条代码出了问题,遗憾的是这条代码并未找到,写代码的同学早已毕业两年,而他记不清具体的代码了。”直到比赛结束回国,另外一名学生王天盯着上万条代码找了一个多月,终于发现有一条限速保护代码。原来,国内水池相比于美国体量小,之前写代码的同学就给写了一个条限速的保护措施,却怎么也没料到这反而造成了国际赛场上的失利。自此以后,李海波便要求学生,代码后必须写注释,“写代码需要一晚上,如果要写上注释可能就要花三晚上的时间,但科研就是需要严谨负责的态度。”也正是一次次的磨练,E唯找到了提升自身的好方法,征战E唯水下机器人大赛的队员,个个都要经历国内国际各类赛事的洗礼,无人机、水下潜器、陆地平衡车、水面五人艇、四轴飞行器……每个队员都要经过这些大赛的历练,身经百战后才会有资格踏足水下机器人大赛赛事,夺冠也就成了意料之中的事。这个踏足诸多科创领域的传奇团队走到今天,经历了20年大浪淘沙般的洗礼,在他们那份热爱的科创热土上,始终不忘初心、稳步前行,他们所展现的是以世界第一为目标的行动,收获的却是世界第一般的成长!

  • 精准施策下对药 催开穷乡“致富花”

    本报记者 朱虹村民凿冰的咚咚声,在北方的雪域中飘荡,把头带着三十多位村民凿冰下网。“起网!”车辆启动,村民们喊着口号将渔网拉出冰面,活蹦乱跳的鲤鱼、草鱼、鲢鱼浮出水面。慕名而来的游客们挑选着大鱼,称重结算,场面火热。这场“冬日渔歌”上演在距离佳木斯市区约40公里的汤原县永发乡红泉村,今年是村民们第二年举办冬捕文化节。村民姜柏林说:“自从哈尔滨工程大学的扶贫工作队来到村里,村民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收入多了,房子暖了,原来被人嫌弃的贫困村成了旅游景点,大伙儿在冬天也有了挣钱的营生。”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根据上级安排,学校负责红泉村定点扶贫工作,从2017年6月起连续派出两批驻村扶贫工作队,群策群力帮扶红泉村实现脱贫摘帽。因人施策 缺乏斗志的贫困户下地干活“扶贫不是慈善救济,而是要引导和帮助有劳动能力的人,依靠自己的双手来脱贫致富。”现任工作队长、驻村第一书记赵刚说。针对贫困户内生动力不足的问题,工作队多次入户走访,反复宣讲解读扶贫政策,曾经被村民拒之门外的驻村干部慢慢和村民熟络起来。脱贫攻坚,精准是要义。工作队因户因人施策,开展精准帮扶工作。50多岁的贫困户王洪年身体有残疾,靠土地外包和政府补贴艰难维持一家三口的生计。“他具有劳动能力,但因缺乏内生动力,没有资金投入,导致了举步维艰的困境。”工作队以此为突破口,协调村里设置了保洁员、防火员、护草员等多个公益性岗位,动员王洪年:“你在家里呆着也是呆着,出去扫扫垃圾,就当溜达了,一年就能多赚6000块,干啥不好啊。”工作队员多次劝说,王洪年动心了,抱着试试的心态,干起了村里的保洁员。“半年下来,当他拿到3000元的工资时,逐渐恢复了信心,能看出来,他有了再多干点啥,多挣点的愿望了。”赵刚说,工作队员趁热打铁:“你家那地自己种和包出去,得差不少吧?还是自己种吧。缺本钱现在有扶贫贷款,5万可以用三年,不要利息,差不多够你种地用了。”“嗯呢,你们把那贷款给我张罗来,我就自己种。”就这样,多年没种地的王洪年又开始自己种地了,一年收入基本能翻番,而且水稻收获后,扶贫工作队通过“消费扶贫”政策,使村民们的水稻成为端上学校饭桌的米饭。而针对半劳动能力和弱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工作队通过发放鸡雏、鹅雏及毛葱和大蒜栽子等,发展庭院经济,带动贫困户年均增收1000余元。农民冬天有“猫冬”习惯,一些村民把秋收的成果都交给了赌桌,甚至拉下了饥荒,工作队想来想去,决定找个人“开刀”。村民姜柏林心灵手巧,不光会种地,还会木匠活、瓦匠活。但因为好赌,欠下了几十万外债。他在“赌圈”有一定名气,工作队认为转变他具有一定的示范效应,于是,趁着学校后勤集团援建村民广场的机会,请他“出山”承建。施工时,赵刚给他打下手、当小工、套近乎,尊称他为“姜老板”。广场凉亭修建好,工作队请他喝酒庆祝。酒过三巡,有了这样的对话:“挣这钱打算干啥呀?”“还饥荒呗。”“饥荒是得还,但还是先拿这钱干点啥吧,咱屯子也没个饭店,春耕、秋收、猫冬过年的时候,消费需求还是挺大的。”2018年11月,“红泉大锅台”开张了,姜柏林也从赌桌转到了饭店经营上。这个转变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村内其他好赌之人,他曾经的“搭档”也承包了几十亩地,成为种粮大户,冬季农闲时,又去干起了秸秆打包的活。 修路打井 工作队以群众满意换来口碑 在第一任驻村书记于险波2017年6月来到红泉村时,村内都是3米宽的土道,农机具对向通行很困难,车辆驶过尘土飞扬。工作队与村两委组织实施了道路拓宽工程,将17600米的道路拓宽到4.5-5米,实现了双向两车道通行。村南、村北原有土路每到下雨天泥泞不堪,在新建水泥板道路1630米后,实现了村内环路通行,给村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便利。“还是有自来水方便啊!”村民们感叹。三年前,村内定时供水,全村有四分之一家庭接不到水,而且水中杂质较多。为了解决村民饮水难题,于险波带领驻村工作队多方努力,协调汤原县新农办投资60余万为红泉村打了一眼深水井,村里实现了24小时供水。为了保证村民们的饮水安全,于险波又联系永发乡自来水厂,直到保证村民能24小时喝到安全水才安心。曾经村委会和村卫生室基本只有空架子,无法正常办公和开诊。在学校支持下,工作队筹集到爱心企业捐款10万元,用于改善村内办公条件和村卫生室医疗条件,学校后勤集团也大力支持扶贫工作,帮助红泉村购买了100个垃圾桶和两辆电动三轮车清运垃圾。“看到村里家家户户随时有水吃、村内村外都通上了水泥板路,看到村民病了有地方打针、垃圾不再堆积成山,我特别有成就感。”打井、装修卫生室、办公室、修路,这些都是于险波以前从来没接触过的活儿,但驻村两年,他俨然成了半个专家。“从不适应到与村民打成一片,现在我与村民休戚与共。我们要以解决问题赢得认可,以群众满意换来口碑。”于险波说。 开对“药方子” 贫困户拔掉“穷根子”增收翻番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脱贫攻坚,开对“药方子”才能拔掉“穷根子”。红泉村的“药方”咋开?工作队下了一番苦功。“红泉村周边有一些废弃的厂房,都是曾经用于产业的,这里不是没尝试过发展产业,但基本上以失败告终。”对于优势产业并不明显的红泉村,如何走出一条稳定的创收之路?如何保证脱贫资金稳赚不赔?工作队为红泉村的创收出路精心谋划,反复调研论证。红泉村具有水稻种植优势,学校哈尔滨工程北米公司生产的胚芽米加工设备能够大幅度提高大米的附加值。经过工作队的协调,红泉村与哈尔滨工程北米公司实现了对接,并累计投入150万元扶贫产业专项资金,建立了“红泉村水稻产业升级项目”,稳步拉动红泉村水稻产业整体升级,项目建设阶段每年红泉村享受固定收益10.5万元。针对红泉村土地流转的无序状态,学校党委提出“要立足当地资源,从土地里找方向、做文章、想对策”,工作队投入扶贫产业专项资金50万元,将红泉村的水稻集约化种植、经营,对接哈尔滨工程大学消费扶贫项目,不仅保障了全村收益,还对红泉村未来有效整合土地资源、提高土地效益,起到示范和引领作用。“我们还争取到县里投资建设了总面积2400平米的三栋太阳能智能果蔬大棚,预计每年能给村集体增加收益5万元。反季节棚栽具有较高的观赏性和参与性,我们将按照市场需求不断调整种植结构,辅以配套设施建设,建成大棚园区;同时与红泉水库的资源统筹规划建设,形成红泉村的旅游业,进而带动红泉村餐饮、民宿的发展和农副产品的销售。”赵刚对大棚项目的未来进行规划。 扶贫扶智 留守儿童立志“考上哈工程” “海洋很大很美,还充满神奇。希望有一天我可以沿着乡里的小路走出去,去看看外面的世界,然后学到更多的本领,让我的家乡变得和外面的世界一样美……”这是汤原县永发乡学校六年级学生刘彦宇写下的一段话。因为父母外出打工,乡里的孩子们大多成了留守儿童。近几年,孩子们的学习劲头明显足了,因为排名靠前的同学可以参加扶贫工作队组织的科学营活动,去哈尔滨“见世面”成为了孩子们学习的动力。三年来,工作队每年都带着孩子们走进大学校园,进行研学和爱国主义教育。奶奶,我以后也要去哥哥的大学念书。”孩子口中的哥哥就是哈工程“汇流班助一”活动的志愿者。在校团委组织下,学校的一个班级结对帮扶一个红泉村的中小学生,红泉村共有87名学生每周进行一次连线辅导,直至红泉村学生高中毕业。志愿者们也成为了孩子们的榜样,他们描绘的生活开拓了孩子们的视野。“原来村里的孩子都比较腼腆,见人不敢说话,现在见了我们工作队,离老远就打招呼。不管多大的孩子都有一个梦想,那就是考大学,考上哈工程。”赵刚说。校档案馆还在永发乡学校建立了研学分基地,组织开展“春雨科普扶智计划”和“春雨空中课堂”活动,参与的学生达3000余人次,丰富了孩子们的第二课堂,开阔了他们的思维和眼界。“听说你们要走啊,可别走啊,你们来了给村里做了多少好事啊!”2020年是脱贫攻坚工作的收官年,临近年末,经常有村民拽着工作队员这样说。驻村的1200多天,工作队员用真心感动了村民,也和村民们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心里装着红泉村的队员綦凤凯春节也要留在村里与村民一起过年,甚至因扶贫工作在外出差连母亲去世都没能赶回。工作队驻地平时不锁门,队员回来后,经常发现多了一盘菜或一袋蔬菜,很多都不知道是谁送的。“我们虽然离家远,但心里有靠山”。在驻村工作队的背后,学校是他们最坚强后盾,三年来,学校群策群力,多部门深入扶贫一线,助力扶贫工作。通过三年多的努力,红泉村贫困户人均年收入10070元,实现了“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全村实现了“三通三有”,实现整村脱贫出列。如今,工作队还将充分利用红泉村和学校的资源优势,立足农业,通过集约化生产经营,提高资源效益,巩固提升脱贫成效。

  • 苏州东菱向学校捐资助学设立奖学金

    本报讯(潘峰)12月29日,校友企业苏州东菱振动试验仪器有限公司回馈母校,向学校捐赠10万元设立奖学金,捐赠仪式在主楼党政会议室举行。苏州东菱振动试验仪器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校友府晓宏,苏州东菱智能减振降噪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闻启、校党委副书记夏桂华出席会议,学校相关部门负责人及教师代表参会。夏桂华代表学校回赠捐赠证书和捐赠纪念牌,并对苏州东菱对学校教育事业的爱心支持致谢,他表示,学校将有效实施好该奖学金项目,为培养一流的创新人才贡献力量。此次苏州东菱在校捐赠设立奖学金,一方面奖励相关专业的优秀学生助力学校人才培养,另一方面支持具有哈工程特色的学生科技创新工作再上新台阶。

  • 学校中层领导人员正职参观省廉政
    教育基地

    本报讯(宿剑锋)12月25日,学校组织中层领导人员正职一行42人赴黑龙江省廉政教育基地,参观廉政教育展览,接受廉政警示教育,校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彭远奎参加活动。参观分为“反腐之路”、“警示教育”和“示范教育”三部分。全体参观人员认真聆听讲解,观看警示教育纪录片,通过影音图片、实物展示、模拟场景等多种形式,了解国家廉政文化历史和中国共产党从严治党的奋斗历程。全体参观人员在党旗下庄严重温入党誓词,表达时刻铭记新时代新使命的坚定政治信念。活动旨在通过直观生动的学习教育形式,促进学校中层领导干部人员提高政治站位,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保持清醒头脑,强化底线思维,以案为鉴、以镜正身,进一步增强廉洁自律意识,筑牢防腐拒变思想防线,担当起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和服务国家战略的重大使命。

  • 智能导航与先进信息融合技术线上国际讲坛在校举行

    本报讯(黄玉龙)近日,智能导航与先进信息融合技术线上国际讲坛在校召开。讲坛涵盖智能导航、信息融合、人工智能等国际前沿领域,积极探索智能导航与先进信息融合技术对行业的影响,讲坛共设12场学术报告,吸引了来自全国各高校千余位师生参加。来自英国皇家工程院、英国剑桥大学、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等国际信息融合研究领域的知名学者参加会议,与会专家从贝叶斯滤波等基础理论到多目标跟踪、网络安全、金融数据分析等前沿应用,介绍了信息融合领域的前沿方向和最新的研究进展。与会专家围绕当前人工智能前沿领域,展开学术探讨,详细分析了当前人工智能领域面临的数据量巨大、数据不准确等挑战,针对具体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与来自不同领域的学者进行了交流。香港科技大学教授刘明等智能导航领域专家围绕涵盖感知系统、视觉惯性、室内导航、机器人导航等多个方面做精彩的报告。

  • 2020年学校科技工作:提质增效创新高

    本报讯(记者霍萍)2020年学校科技工作聚焦提升基础研究和前沿创新能力,按照融合发展、基础优先的路径,着力提质增效,发挥“科研先行军”作用,为学校统筹推进“双一流”建设做出积极贡献。全年科研项目立项1372项,立项经费同比增长39.6%,实现稳步攀升。学校面向国家和国防需求的科技供给能力持续提升,有组织的科研模式激发科研活力持续增强,科研结构持续优化。学校全力推进,实施自然基金作为“一号工程”的基础研究能力提升系列举措。校院二级有效联动,探索形成“以高层次专家为核心、科研院为纽带、聚力校内外资源、协同攻关”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工作新管理模式。全年学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数同比增长21.83%,其中杰出青年基金1项、重大项目子课题1项、联合基金重点项目5项、首次共同承担基础科学中心项目1项,立项经费创历史新高,其中海洋工程学科立项数在全国高校排名第一。本年度获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9项,创我校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立项数新高。学校全程培育,构建“金字塔”式的科技成果产出体系。强化落实重大创新任务,深入开展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获得科技部、工信部重大创新任务牵头项目3项;中型无人艇重点型号竞优成功;获得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两机专项基础研究项目3项;获得卓青基金立项2项;获得基础加强重点项目立项10项,立项经费1.8亿元。形成“小项目-小成果-大项目-大成果”螺旋上升体系,科技成果不断涌现。3人获第二届全国创新争先奖,主持获省部级科技奖一等奖8项、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二等奖1项、黑龙江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8项,新增国防科技创新团队1支。引导教师将科技成果在龙江大地上转移转化,设立“龙江专项”,重点资助涵盖边防安全、森林防火、农业、装备制造等领域11项。全年共授权发明专利559项,转化专利21项。学校拓展提高,扎实推进科研平台高质量建设。学校获批全国第6家水下智能技术协同创新工作站(海洋领域唯一创新工作站),探索军民政产学研举国参与的新型科技创新体制机制。争取到一批高水平的科研平台条件建设项目。世界首座非线性声学水池获批在校建设,建设经费2.6亿,将建成世界第一个覆盖线性与非线性声学领域完整试验设施体系。大数据与商务智能技术、航行器跨介质技术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实验室等一批建设项目获得认定,进一步完善和提高科研平台的条件和能力,为开展科研创新和基础研究提供支撑。全面梳理省部级以上科研实验室运行情况,加强实验室统筹管理,优化科研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建设工作,引导实验室开放基金使用,推进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及实验室评估和拓展提高,进一步引导和管理实验室规范化运行。深化创新特区和创新工作站建设,探索管理创新新机制。面向海洋领域创新活力不足问题,以出人才、出成果、出机制为目标,探索协同创新发展新模式,采用军民政产学研外金咨有机结合的形式,设立若干青年科学家工作室,以管理创新驱动科技创新,推动水下智能技术快速发展并形成能力。出台《创新特区试验示范区科研项目自主管理规定》《创新特区试验示范区首席科学家负责制实施办法》,在科研项目管理、科研经费、体制机制、人才培养、绩效分配、评价考核等方面进行管理创新探索,相关职能部门有组织地为承担国防科研重大任务的团队建立专属工作服务小组,为首席科学家提供精准服务,助推重大创新成果产出。学校体系化推进,着力加强高水平国际科技创新与合作。面向海洋强国和核电强国国家战略需求,构建“项目-人才-平台-机制”四位一体的哈工程国际科技合作发展模式。深化与俄罗斯、挪威、乌兹别克斯坦等国家在极地、智能船舶、海洋信息、新材料等领域务实合作,获批国际合作类重点项目共4项。深化中俄船舶与海洋工程领域合作机制建设,中国-俄罗斯极地技术与装备“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建设扎实推进。学校探索协同创新、高质量产学研用融合发展新模式,积极促进与中船集团、中海油、中广核及中核等行业集团开展深入的科技合作,全年民品横向立项489项,总经费2.8亿元,立项数与立项经费创历史新高。学校系统化布局,积极谋划推进“十四五”重大技术方向发展。学校立足优势技术方向,积极参与国家海洋领域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极地科技创新发展规划、高技术船舶科研中长期发展规划、创新特区海洋领域“十四五”论证、基础加强海洋方向“十四五”指南,支撑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领域技术预测、“十四五”产业科技发展规划和国防领域相关规划。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重点聚焦水下无人系统、极地技术与装备、船舶工业软件体系、船用动力自主化提升工程、跨介质技术与装备、核安全与仿真技术、新型核能技术、人工智能基础技术与应用等为代表的一批重大重点科技创新任务,有组织地开展科研论证与组织实施,下好“十四五”科技创新发展先手棋,持续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支撑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