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听杨剑讲英语课

    记者金声2014080611康晓啸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另一颗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召唤另一个灵魂。外语课堂是思想政治教育和大学生价值观引领的前沿的阵地,因为“外语特...

  • 国防科工局党组成员王承文一行来校调研

    本报讯(记者赵琳琳)5月12日,国防科工局党组成员王承文,国防科工局二司副司长贾锦蕾、国防科工局四司副司长张礴一行3人来校调研。校长姚郁,副校长张志俭、韩端锋陪同走访。调研...

  • 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向社会开放落实情况工
    作汇报会举行

    本报讯(申楠才欣记者贾天添)5月16日,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向社会开放落实情况工作汇报会在启航活动中心四楼贵宾会议室召开。科技部办公厅主任、督查组组长马连芳,...

  • 鞍钢集团公司总工程师张大德一行来访

    本报讯(方超)5月16日,鞍钢集团公司总工程师张大德一行9人来校参观访问。副校长韩端锋陪同走访并出席座谈。张大德表示,双方拥有合作的地缘优势,要共同面对国家重大战略,重视跨...

  • 边信黔获市老科协系统创业创新标兵荣誉称号

    本报讯(于凯秋)日前,哈尔滨市老科协四届四次理事(扩大)会议召开。我校退休教授边信黔获得“哈尔滨市老科技工作者创业创新标兵”荣誉称号,我校老科协获得哈尔滨市“2016年老科...

  • 春风十里 不如有你

    S315220007 郑芳蕊     5月的哈尔滨,风清气爽,天空澄澈,万物并秀。哈尔滨工程大学再一次敞开怀抱,迎接来自海内外的青年学者们。  2016年5月28日,我校举办了首届“兴海论坛”,旨在为学校引进高端人才,着力构建“三海一核”特色学术人才队伍,推进学科交流与学术创新。来自世界各国的61名青年学者积极响应,热情参与。  在首届“兴海论坛”取得良好效应的情况下,第二届“兴海论坛”于5月12日如期举办,来自美、德、意、法、日等23个国家的120名海内外青年才俊再次汇聚我校,共同探讨国际科学前沿、热点研究领域以及行业技术等问题。受邀的青年学者均为海内外知名院校的青年拔尖人才及优秀博士研究生,涉及船舶与海洋工程、核科学与技术、水声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等领域。学校希望以此次论坛为契机,使海内外青年学者进一步加深对学校的了解,为学校的科研工作和学科建设注入新的活力,并吸引大批优秀人才为学校的发展和建设添砖加瓦。  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    “松花江畔,丹心铸剑,何惧大洋深和远;热血熔金,固我海疆坚如磐……”伴着激昂的校歌,我校第二届“兴海论坛”开幕式在启航中心拉开帷幕。  校长姚郁在热烈的掌声中致欢迎辞。他从哈军工高起点建校讲起,着眼哈尔滨工程大学作为行业特色型大学发展到现阶段必须转型的现实,从历史到未来,从成就到目标,描绘了学校为国家海洋强国战略服务的蓝图,展示了学校求贤若渴、寻求合作的诚意。  他强调,为了实现创建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和打造世界一流学科战略目标,学校将坚定不移地推进“人才强校”第一战略,着力构建“三海一核”特色学术人才队伍。举办“兴海论坛”,正是学校全面落实综合改革、加速推进“5531”行动计划、推动学科交流与学术创新的一项重要举措,期盼更多有识之士加入我校,携手为海洋强国战略的实施、为国防科技工业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撑,乃至更好的引领。  “学校在‘十三五’规划中,在‘双一流’建设中,都是在用大海洋的概念来看待已有的特色和优势。我们认为在这样一个平台上,海内外学子汇聚我校,对国家海洋强国战略有进一步的认识,更关注我们国家海洋强国战略的发展,就是在为国家做贡献,就是这次论坛意义之所在。”学校站在大海洋格局、从国家海洋强国战略角度谋划发展的情怀,赢得了与会代表的热烈掌声。  开幕式上,科研院常务副院长李玩幽教授还为大家介绍了船舶与海洋、舰船动力、海洋信息、核科学与技术等4个学科群所形成的体系化发展、学科交叉融合的集成优势。他真诚地表示:“事业在哪儿,人就在哪儿,我们工程大学欢迎大家。”  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今年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上提出了着力创新人才发展体制机制的要求,坚持思想再解放、政策再放开,吸引更多人才为振兴龙江发展服务;支持高校在科研立项、创投融资、成果转化等方面给予特殊待遇,面向全球吸引和集聚高层次人才。  人力资源处处长谭思超在开幕式上详细地介绍了我校针对各层次专业技术引进人才提供的“X111”模式支持政策。“X111”模式即是根据各层次人才类型提供额度不同的具有竞争力的年薪、打造1个科研创新平台、组建1支学术创新团队、营造1个安居乐业的环境。同时,学校的开辟特别通道,不拘一格用人才;支持团队建设,营造共赢局面;实施“青骨计划”,助力青年发展3大人才政策,更是让与会代表深深地认识到我校在人才引进和培养政策上下的功夫。  我们可以期待,到场的每一位青年才俊,都是星星之火,加入哈尔滨工程大学,势必可成燎原之势。  携手合作 共同进步    12日到13日,航天建工、船舶海洋、人文经管、海洋信息、机械动力等10个分论坛分别举行。海内外青年学者们通过学术报告或座谈的形式,围绕各自专业领域的国际科学前沿、研究热点以及行业技术问题进行了讨论,充分促进了青年学者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此次来我校参加兴海论坛,康楠博士颇有收获。在法国国家研究中心担任博士后研究员的他,目前已发表11篇SCI论文。他直言:“我这些年一直在国外做研究,对国内相关领域的发展情况不太了解。在接到学校邀请后,我就上网了解材化学院的相关资料,发现这里有相似课题的研究团队。比如,我现在研究的是选择性激光熔覆(SLM)和冷喷涂两个技术,这次来学校,近距离接触了材化学院金国老师等人的团队,并就这个课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我感受到许多相似领域研究的碰撞,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过程,感谢哈工程给我提供了这样的机会。”对于今后与学校的合作,他也是充满期待,“实验室目前与国内许多高校都有合作。这次回法国后,我会和实验室讨论,看能否建立类似‘法中联合实验室’等,早日将合作进行扩展。”  出席自动化分论坛的Global Maritime AS高级海事系统顾问赵博博士,毕业于挪威科技大学海洋海事控制专业。他在分论坛上说,通过此次论坛了解到了学校的自动化学院都是在围绕着船舶和海洋装备在做应用研究,这是非常专业的,因为基于一个大方向做研究更容易提高研究和产品质量。他已经深深被学校自动控制方面的船舶特色和良好的科研氛围吸引了。哈尔滨工程大学在动力定位系统和水下机器人的控制系统研究这两个方面的知名度很高,他希望接下来能和学校在水下机器人的控制系统、DP FMEA、制作DP仿真器方面进行高效互赢的合作,共同进步。  各学院分论坛的负责人都十分感谢学校提供了这样难得的机会。兴海论坛的举办为学院的研究团队、基层学术组织等提供了一个与海外拔尖人才零距离交流沟通的平台,这种形式能够为学院的科学研究注入新的活力。理学院行政副院长孟霆表示,此次兴海论坛举办的效果非常好,在参加理学院分论坛的10个人中,3、4个学者有留校工作意向,具体细节还在洽谈过程中。  自动化学院行政副院长于立君也表达了自己的一些担心:“参与自动化分论坛的12个青年学者中,有1个人相当优秀,基层学术组织和研究所都非常想留下这个人才。在洽谈具体细节时,我们希望学校对高层次海外人才引进有更具吸引力的政策支撑。”  引才专员 建言献策    “感谢各位引才专员前来参与兴海论坛,彼此了解不同学联组织的工作优势。你们的到来,帮助我校搭建起了与各海外学联之间的友谊桥梁。我希望大家可以集思广益、畅所欲言,为我校引进人才的方案建言献策。”5月12日,校长助理严汝建在兴海论坛学联分论坛上致欢迎词。此次论坛特聘13位海外学联组织负责人为我校海外引才专员,帮助学校开展海外人才引进工作,不失为此次论坛的一大亮点。  来自法国、德国、美国等国家的学联组织负责人顾不上倒时差,大家几乎是前1天刚刚抵达哈尔滨,第2天就马不停蹄地前来参会。在弥漫着阵阵咖啡香气的会议室,学联负责人们畅谈了组织的工作情况、对我校的印象以及关于人才引进的建议。  哥伦比亚大学中国学生学者联合会常务副主席陈思远在会上讲到:“哥大的中国学生学者联谊会于1996年成立,是美东最大的国际学生群体之一,我们学联会定期举办新生关怀项目、校友联谊会、职业发展论坛、创业大赛等活动。这些活动都是很好的学生、学者、校友交流平台。我认为哈工程在去海外招聘宣传时,可以举办一些形式轻松活泼的中餐聚会。那种正规的宣讲会,效果未必有聚餐好。”  我校学生给来自德国莱比锡中国学生学者联合会的李涵泺博士留下了深刻印象。“我昨晚7点多到学校时,食堂已经没有饭了。与我对接的学生志愿者直接把我带到了学校的小吃街,给我介绍了很多好吃的。在交流的过程中,这个学生侃侃而谈的自信模样打动了我。透过他,我领略了哈工程学生积极健康的精神面貌。”  留德物理学者学会主席陈维军博士说:“这次来咱们哈尔滨工程大学,我对这所高校有了颠覆性的认识——学校不仅在海洋、核能方面做出如此突出的贡献,科研环境还这么好。哈工程想要引进海外高端人才,我认为可以利用我们留德学会丰富的宣传平台Facebook、微信群,公众号、微博等,加强线上宣传,介绍学校的历史沿革和专业定位,让更多的海外人才知道这所优秀的高校。”  意大利米兰博士沙龙主席丁蔚彬毕业于米兰理工大学。他表示,意大利米兰博士沙龙在帮助国内高校人才引进工作上很有经验。2016年四川省委来到意大利米兰理工大学做访问,并邀请了当地的学者、教育部相关领导和高校校长共同探讨学科合作的事宜。西南交通大学以此为契机,在米兰理工大学举办了高层次人才推介会,签订了人才引进协议。丁蔚彬认为,我校可以借鉴西南交大在意大利设立海外工作站的这种形式,并表示有信心协助我校顺利举行意大利人才推介会。  2017年是学校师资队伍建设年,校党委书记谷焕民在寒假工作会上指出,人才资源是最宝贵的资源,人才优势是最大的优势,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蓄势待发,只有拥有丰富的人才资源,才能在激烈的发展竞争中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迈向研究型大学的前进道路,我校需要与更多的青年人才在守望相助中寻求合作,在互利共赢中实现发展,在交流互鉴中延续友谊,在同舟共济中开创明天。就如春风十里,不如有你。哈尔滨工程大学需要有能力、有远见的你,为学校的明天增添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