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学校科技工作:提质增效创新高

科研立项同比增4成
基础前沿科技能力持续增强

期次:第2229期       查看:91


本报讯(记者霍萍)2020年学校科技工作聚焦提升基础研究和前沿创新能力,按照融合发展、基础优先的路径,着力提质增效,发挥“科研先行军”作用,为学校统筹推进“双一流”建设做出积极贡献。全年科研项目立项1372项,立项经费同比增长39.6%,实现稳步攀升。学校面向国家和国防需求的科技供给能力持续提升,有组织的科研模式激发科研活力持续增强,科研结构持续优化。

学校全力推进,实施自然基金作为“一号工程”的基础研究能力提升系列举措。校院二级有效联动,探索形成“以高层次专家为核心、科研院为纽带、聚力校内外资源、协同攻关”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工作新管理模式。全年学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数同比增长21.83%,其中杰出青年基金1项、重大项目子课题1项、联合基金重点项目5项、首次共同承担基础科学中心项目1项,立项经费创历史新高,其中海洋工程学科立项数在全国高校排名第一。本年度获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9项,创我校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立项数新高。

学校全程培育,构建“金字塔”式的科技成果产出体系。强化落实重大创新任务,深入开展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获得科技部、工信部重大创新任务牵头项目3项;中型无人艇重点型号竞优成功;获得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两机专项基础研究项目3项;获得卓青基金立项2项;获得基础加强重点项目立项10项,立项经费1.8亿元。形成“小项目-小成果-大项目-大成果”螺旋上升体系,科技成果不断涌现。3人获第二届全国创新争先奖,主持获省部级科技奖一等奖8项、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二等奖1项、黑龙江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8项,新增国防科技创新团队1支。引导教师将科技成果在龙江大地上转移转化,设立“龙江专项”,重点资助涵盖边防安全、森林防火、农业、装备制造等领域11项。全年共授权发明专利559项,转化专利21项。

学校拓展提高,扎实推进科研平台高质量建设。学校获批全国第6家水下智能技术协同创新工作站(海洋领域唯一创新工作站),探索军民政产学研举国参与的新型科技创新体制机制。争取到一批高水平的科研平台条件建设项目。世界首座非线性声学水池获批在校建设,建设经费2.6亿,将建成世界第一个覆盖线性与非线性声学领域完整试验设施体系。大数据与商务智能技术、航行器跨介质技术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实验室等一批建设项目获得认定,进一步完善和提高科研平台的条件和能力,为开展科研创新和基础研究提供支撑。全面梳理省部级以上科研实验室运行情况,加强实验室统筹管理,优化科研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建设工作,引导实验室开放基金使用,推进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及实验室评估和拓展提高,进一步引导和管理实验室规范化运行。

深化创新特区和创新工作站建设,探索管理创新新机制。面向海洋领域创新活力不足问题,以出人才、出成果、出机制为目标,探索协同创新发展新模式,采用军民政产学研外金咨有机结合的形式,设立若干青年科学家工作室,以管理创新驱动科技创新,推动水下智能技术快速发展并形成能力。出台《创新特区试验示范区科研项目自主管理规定》《创新特区试验示范区首席科学家负责制实施办法》,在科研项目管理、科研经费、体制机制、人才培养、绩效分配、评价考核等方面进行管理创新探索,相关职能部门有组织地为承担国防科研重大任务的团队建立专属工作服务小组,为首席科学家提供精准服务,助推重大创新成果产出。

学校体系化推进,着力加强高水平国际科技创新与合作。面向海洋强国和核电强国国家战略需求,构建“项目-人才-平台-机制”四位一体的哈工程国际科技合作发展模式。深化与俄罗斯、挪威、乌兹别克斯坦等国家在极地、智能船舶、海洋信息、新材料等领域务实合作,获批国际合作类重点项目共4项。深化中俄船舶与海洋工程领域合作机制建设,中国-俄罗斯极地技术与装备“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建设扎实推进。学校探索协同创新、高质量产学研用融合发展新模式,积极促进与中船集团、中海油、中广核及中核等行业集团开展深入的科技合作,全年民品横向立项489项,总经费2.8亿元,立项数与立项经费创历史新高。

学校系统化布局,积极谋划推进“十四五”重大技术方向发展。学校立足优势技术方向,积极参与国家海洋领域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极地科技创新发展规划、高技术船舶科研中长期发展规划、创新特区海洋领域“十四五”论证、基础加强海洋方向“十四五”指南,支撑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领域技术预测、“十四五”产业科技发展规划和国防领域相关规划。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重点聚焦水下无人系统、极地技术与装备、船舶工业软件体系、船用动力自主化提升工程、跨介质技术与装备、核安全与仿真技术、新型核能技术、人工智能基础技术与应用等为代表的一批重大重点科技创新任务,有组织地开展科研论证与组织实施,下好“十四五”科技创新发展先手棋,持续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支撑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