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全链条体系构建心理健康教育闭环

——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探索与实践

期次:第2146期       查看:31


丛建伟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是我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学校《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实施方案》(哈工程党发[2017]12号)明确提出,要以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敢于面对各种困难和挫折的健康心理素质为重点,建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课,推广心理团体辅导,完善心理咨询服务体系,引导学生养成理性平和心态,为学生成长成才打下良好心理素质基础。在经过深入探索、创新工作方法后,一个全链条、闭环式的心理健康教育系统已经形成。
  (一)以“树立健康意识、普及心理知识”为目标,面向全体学生,构建课堂和课外活动相结合的教育体系。
  早在1995年,学校在全省率先开设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开始实行“心理健康教育进课堂”,建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2002年,出版了省内第一本心理健康教育统编教材,时任黑龙江省副省长的王佐书同志亲自为该书作序。同年面向学生骨干开设了《朋辈心理辅导》选修课,培训了一批半专业的心理助人者。2008年,《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获得省级精品建设。2009年,我校牵头组织编写全省心理健康教育系列统编教材,时任教育部思政司司长杨振斌同志为该书作序。同年,黑龙江省高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训基地挂靠我校,负责全省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业务培训及配合教育厅开展相关督查指导工作。
  2018年度学校将依托培训基地,继续深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朋辈心理辅导》《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等课程改革,加强相应课程专兼职教师教学能力培养,同时制定修订相应的全省高校统编教材。
  在加强课程体系建设的同时,学校也注重发挥学生第二课堂的自我教育功能。自2003年开始举办的心理健康教育月活动是我校心理健康宣传活动的重要载体,于每年春季5.25(我爱我)及秋季9.25(就爱我)举行。教育月期间开展“大学生涯规划大赛”“求职能力体验活动”“生涯明星人物评选”“生涯人物访谈”“心理专家大讲坛”“心理剧演出”等丰富多彩的心理辅导及体验活动,吸引学生广泛参与,营造浓厚的校园心理文化。其中“人生分阶”团体辅导活动,让学生经历快乐童年、青春无悔、结婚典礼、成为父母、事业巅峰、临终时刻等十余个人生重要环节的场景模拟,既增加了心理辅导的趣味性,也促使参与者获得清晰的人生目标,更好地规划未来,能以更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困难和挫折。该活动已成为我校教育月品牌项目,获得良好社会反响,并获教育部全国学生资助中心网站、中国教育报、人民网、黑龙江晨报、新晚报等多家媒体报道。
  (二)以“发现在萌芽、解决在萌芽”为目标,构建心理危机援助体系。
  1.构建预警网络和指导保障的心理援助机制
    2005年学校心理危机干预工作领导小组成立,构建了“寝室—班级—学院—学校”四位一体的心理危机预警网络,建立了包括心理联络员、心理委员、心理辅导员、班主任和研究生导师、专业心理教师在内的危机预警队伍,实现了预警工作的全覆盖。心理联络员、心理委员由责任心强、对心理知识感兴趣的学生担任,平时由专业心理教师进行培训,学习常见心理问题的识别与应对。这些学生常年在寝室和班级,作为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员和发现同学们心理问题的气象员,做到积极引导、有效预防,发挥了重要的桥梁作用。
  学校依托黑龙江省高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训基地,面向全省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开展专业技能培训,发挥辐射引领作用;同时反哺我校一线辅导员和专兼职教师,持续提升心理健康教育队伍的专业素质和能力。2009年以来,基地共组织全省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各类培训14次,培训人数达到1500余人次,培训我校专兼职教师和辅导员300余人次。另外学校还积极选派优秀的专兼职心理健康教师参加校外的专业素养培训以及邀请校外专家开展督导培训,不断提升这支队伍的能力和水平。
  近3年来,学校先后投入经费总额100余万元用于心理健康工作软硬件建设,目前拥有600余平米工作场所,设有教师工作室、个体咨询室、生涯辅导室、情绪宣泄室、生物反馈室、团体辅导室和督导室等15个功能室,拥有专职教师4人、兼职教师24人、朋辈心理咨询员20余人。
  2.构建个体咨询和分类团辅相结合的心理援助机制
    为切实贯彻落实中发[2016]31号文件精神,进一步推进学生工作发展,满足学生心理需求,学校将学习指导中心、生涯指导中心与心理咨询中心合并更名为学生发展指导中心,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内涵与外延得到进一步深化和扩展。
  经过部门整合,学生发展指导中心目前构建了“学习辅导—生涯指导—心理援助”三个资源融合共享的个体咨询体系,全年承担900余人次的个体咨询任务,有效地预防了因为学业、生涯和择业问题导致的心理危机。同时,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广泛开展学习辅导活动,分类设计“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的课程辅导,增加名师讲座,帮助学生及时解决学业困难。近3年来聘任朋辈学习咨询员300余人次,开展答疑活动24000人次,开展学习援助《名师讲坛》300余场次。
  此外,围绕群体心理需求,学校有针对性地制定标准化的团体辅导方案,构建不同群体的团辅体系,开展了“新生适应性团辅活动”“寝室关系团辅活动”“少数民族预科生团辅活动”“贫困生团辅活动”等团体辅导活动,全年共开展100余场。
  3.构建家校合作的心理援助机制
    在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中,尤其是心理危机预防预警中,来自学生家长的支持与合作是不可或缺的。2016年,学校启动编写并出版了《和孩子一起上大学》教育参考指南,作为赠送新生家长的礼物。书中专门有一个章节,以具体案例的形式详细介绍我校学生在生活、学习中遇到的常见心理问题,例如学业问题、人际问题、情感问题等。“孩子出了心理问题怎么办?”这是家长非常关心的问题。教育参考指南从维护学生的身心健康角度给出了具体的参考意见。
  (三)以“危机阻断控制,避免次生事件”为目标,构建心理危机干预体系。
  学校在重要时间节点,敏感时段(春秋两季、考试前后、毕业之前、择业之前、新生入学以及突发事件等)定期开展新生入学心理筛查和重点关注学生心理排查。学生发展指导中心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对筛排查出来的结果逐一评估定级,建立心理档案,进行定期心理辅导和跟踪回访,并以《心理帮助建议书》的形式指导院系学生工作干部开展心理危机行政干预工作,建立院系心理动态报告制度,形成中心与院系之间的快速反应通道。
  2018年,我校将继续依托黑龙江省高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训基地开展心理危机干预系统培训,不断提升专兼职教师素质和能力;牵头组建黑龙江省心理危机干预援助专家团队,对危机事件心理干预给予指导;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与通信技术,建立覆盖全省高校的危机服务热线,为全省大学生提供科学、及时、有效的心理危机干预、疏导与健康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