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举办第一届极地装备与技术创新论坛

期次:第2141期       查看:34

  本报讯(记者 贾天添)第一届极地装备与技术创新论坛开幕式1月15日在我校举行。来自海内外80多家兄弟单位的220余名嘉宾到会,围绕极地装备技术进行了深入的交流研讨。党委副书记、校长姚郁,党委常委、副校长韩端锋出席开幕式。
  韩端锋主持开幕式。他说,2013年,我校牵头发起成立国际首个船舶与海洋工程创新合作组织(简称ICNAME),截至2017年,已有来自30多个国家的100余家单位加入。作为该组织框架下的核心研究方向之一,此次论坛以“凝聚共识、深化合作、促进极地装备技术发展”为主题,针对极地科考、极地航运等方面不断衍生出的新需求,共同探讨极地装备与技术的发展方向和技术内涵,梳理并完善极地装备与技术发展的创新体系,为人类更好的认知极地、保护极地、开发极地贡献智慧,也为下一步探讨筹建“极地装备与技术创新发展联盟”奠定坚实的基础。
  姚郁致开幕辞。他指出,中国已经将极地工程装备产业视为全球战略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将以加速极地工程装备技术发展为切入点,系统推进在极地事务中的国际影响力。近年来,学校依托高纬度寒区区域优势、船舶与海洋工程多学科人才与技术集成优势、加强与俄罗斯等国家的交流与合作,积极开展极地装备与技术研究,并在极地船舶与海洋装备科研方面一直保持着较强的优势;主动对标“海洋强国”“一带一路”“中国制造2025”等国家战略和需求,聚焦国家和行业对北极航道和极地资源开发中装备制造能力和关键技术问题,成立了哈尔滨工程大学极地大科学研究中心,构建了极地装备技术体系;先后承担国家自然基金委重点项目,作为中方牵头单位参与“国际地平线2020”重大国际科技合作项目,作为主要技术支撑单位参与中国最新一代科考船“雪龙2”和全球首艘极地甲板运输船等多项国家重大科技计划和极地装备研制工作,已逐步发展成为我国极地装备技术领域的重要推动力量。
  黑龙江省科技厅高新技术处处长李阳致辞。他指出,黑龙江省极地装备研发能力与技术实力雄厚,并将极地工程装备产业作为龙头工程进行建设,为极地科考项目的实施、国家极地开发、冰区航行船舶及海工装备的设计制造提供了支撑。他希望省内高校、企业和研究院所,充分利用资源,不断营造国内外广泛参与的极地装备与技术协同创新的合作环境,逐步建立“省内融合、国内协同、国际合作”的创新机制,将极地装备与技术合作打造成为国家科技与产业国际合作的一个亮点。
  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副处长金波在致辞中指出,我国极地科学考察始于1980年前后,经过30多年的发展,我国已建成由政府机构、研究院所、高等院校等组成的极地基础科学考察和研究体系,在一些重点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并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极地科学考察国际合作。
  论坛以“凝聚极地共识、深化极地合作、促进极地装备技术发展”为主题,与会专家共同探讨了极地装备与技术领域的应用需求和发展方向。大会报告共设18个,主题涵盖极地海洋结构物模拟器、冰-水-船耦合力学技术研究、极地天基遥感观测装备需求思考、极地碳氢化合物的生产与运输等。其中,上午8个报告,由水声学院殷敬伟教授主持;下午10个报告,由船舶学院薛彦卓教授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