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100遍不就记住了嘛”

——长江学者段文洋教授追忆恩师戴遗山

期次:第2111期    作者:S315220007 郑芳蕊   查看:27

S315220007 郑芳蕊
 

 90年代,戴遗山老师在船舶学院资料室与唐立强、倪绍毓老师查阅学术资料
 


    4月18日,学校与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举行。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王琦曾在我校攻读硕士学位。在签约仪式上,他讲起了求学期间的一段难忘经历:“我在学校上的第一堂数学课是戴遗山教授讲的。戴教授写了满满一黑板的数学公式,推导出了阿基米德浮力定律。一堂课下来,我们觉得戴教授简直太神了!”一位毕业多年的校友的讲述,勾起了很多人对戴遗山教授的深切回忆和怀念。
  戴遗山是我校终身荣誉教授,著名水动力学专家。他在从教的50余年里,致力于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工作,为我国船舶与海洋工程领域培养了一大批杰出人才,为学校的学科发展和教师队伍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戴教授热爱教育、情系学生,把满腔的热血奉献给了教育和科研事业。虽然老先生已经故去多年,但他曾经培养的一批批学生大都成为行业领域内的中流砥柱,继续为海洋国防事业贡献力量。
  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我校船舶与海洋工程流体力学研究所所长段文洋曾经师从戴教授攻读博士学位。如今,段文洋教授回忆起那段与戴教授学习、共事的岁月,仍对戴教授的言传身教记忆深刻,深深感恩导师对他的教导和关怀。
  在段文洋心中,戴教授能获得如此高的成就,全因“功夫”二字。刚跟戴教授读博士时,因为自身的数学基础和理论功底还不扎实,讨论问题时,段文洋对教授说的很多理论知识都一知半解,不甚明了。有一次,他与戴教授推导格林函数和积分方程时,戴教授直接就写出了需要用到的恒等式。当时,段文洋并不明白这些恒等式,当他向教授求教时,戴教授直接告诉他到美国国家标准局出版的数学手册去查,并说出了这个恒等式所在的具体页数。段文洋感到十分吃惊,因为那是一本上千页的手册,能大致记得公式在哪个章节还比较正常,但戴教授竟然能直接说出一个恒等式的具体页数。后来,段文洋留校任教时,终于说出了心中的疑惑,戴教授说了一句让他记忆犹新、一直铭记到今天的话:“翻100遍不就记住了嘛。”就是这么简单的一句话,就是这么朴素的方法,让段文洋更加深刻地意识到,为什么大家都说戴教授学术水平高,那是因为功夫下到家了!一个公式背1遍不会,那就背10遍、50遍、100遍,只要功夫下到家,没有学不会的知识,学术水平没有理由不提升。想取得成绩是没有捷径的,全靠“功夫”二字。在日后的教学科研工作中,段文洋始终坚持着这种态度,坚持着这种最朴素的学习方法,求真求善,攻破一个个科研难关,取得了傲人的成绩。
  1995年,段文洋博士毕业后留校任教。经验不足的他,一开始不知道该如何给学生讲课,更多的是采用照本宣科的授课方式。时间长了,他开始觉得当老师好像只要简单的把书本知识讲给学生就好,并没有体会到教书育人的成就感。戴教授当时讲授数学和流体力学课程,大家公认讲得好。于是,段文洋就去请教戴教授该如何讲好一门课。戴教授举了一个例子,他说:“你当老师,面对的是学生,就要站在学生的角度看问题。我的学生来自炮兵系、海军系等不同专业,学生基础水平参差不齐。当讲到微积分的一个公式或方程时,我会告诉学生这个公式跟他们未来的研究有哪些联系,能应用到他们学科的哪些方面。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学生都听得很入门、很认真。”段文洋看到戴教授书架上有很多不同专业的书,他意识到戴教授为了讲好课,事先必然下了非常大的功夫去了解各个专业的课程。戴教授的教学方式看似朴实,但能做到的人并不多。戴教授的教学态度与方法,大大启发了段文洋。在20多年的教学中,段文洋始终秉承这种因材施教、因地制宜的教学方法。
  戴遗山教授一生都在传道授业解惑,他“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作为导师,他严谨、朴实的精神深刻地影响着他的学生,哺育了满园桃李;作为学者,他认真、严格的态度带动了求真求实的学术风气,在学科发展中影响深远。透过段文洋回忆的一段往事,我们仿佛能看到一位老教授在漫漫书山,以勤为径;一位老学者在无涯学海,以苦作舟。斯人已逝香犹在,戴教授严谨、严密、严格的精神与态度,以及他为教学和科研事业的倾心付出与杰出成就,都是留给这所学校的宝贵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