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打造“企业家摇篮”的思考

———学习科学发展观体会

期次:第1804期    作者:□经管学院王惠民刘井建史波   查看:271

  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我们重温了校二次党代会报告和四届一次教代会工作报告,对于校二次党代会提出的“创新推动、打造品牌”的人才培养战略及四届一次教代会提出的构建精英教育体系作了进一步的思考。
  一、重提打造“企业家摇篮”的缘由2005年1月,学校二次党代会报告明确提出,我校人才培养的战略目标是成为我国船舶工业一流工程师和企业家的摇篮、国防科技工业和东北地区高层次科技人才的重要基地。尽管我校归属发生了很大变化,学校的服务面进一步扩大,但我校成为一流工程师和企业家摇篮的人才培养品牌目标并没有改变。
  2007年1月,学校四届一次教代会工作报告提出了我校培养的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应该成为“三海一核”等国防科技和国民经济建设各领域的科技精英、学术精英和管理精英。以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为根本,构建精英教育体系。不论是成为工程师、企业家或何类精英,我校培养的应该是有经济头脑和组织管理能力、产品研发注重成本、既重视个人攻关又擅于团队合作、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的复合型人才。
  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战略思想。这为战胜眼前正在发生的经济危机,为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长远目标,为高校今后的人才培养进一步指明了方向。
  目前,全国各级党组织正在中央的统一安排下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必须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这必然需要更多的高素质的企业家。我校人才培养目标必须适应国家科学发展对企业家人才的需要。
  由于我校是一所以工为主的综合性大学,长期以来,我校在培养“一流工程师”方面累积投入相对较大,经验积累也较多;而在培养“一流企业家”方面累积投入相对较少,经验积累也较少。随着电工电子教学基地、工程训练中心、物理实验中心等一批具有显著“工程师”培训特征的教学基地的快速发展,“企业家摇篮”的打造显得越来越迫切。加快我校“企业家摇篮”的打造,是全面实现我校人才培养品牌战略的重要内容,应该进一步抓紧抓好。
  二、关于培养我校学生企业家素质的探讨一名优秀的企业家必须具备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和敬业精神,必须具有丰富的市场经济知识,懂得现代技术和现代领导知识,并且擅于把各种生产经营要素科学组合起来,领导企业实现组织目标。打造“企业家摇篮”并不是期望把每个学生都培养成企业家。实际上,经管类的学生不会人人成为企业家,非经管类的学生也可以成为企业家。但不管何种专业的学生,人人都要学习企业家精神。打造企业家的摇篮最终目标是培育学生的企业家精神和企业家素质。
  我校以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为根本,实施大众化教育条件下的精英教育,学生培养目标和水平自然要高于普通高校。如今,管理素质已成为大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培养企业家素质应当成为研究型大学高层次人才培养理念之一,其着眼点在于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提高他们的开拓能力,使学生终身受益。
  创业教育是创新教育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延伸,也是我校学生企业家素质培养的有效途径。开展创业教育是培养学生自我创业、自主发展的需要,是社会与教育双重压力下的理性选择。创业教育要帮助学生树立大就业观念,通过各种教育唤醒、启发、诱导、挖掘大学生的创业潜能,鼓励大学生开拓创新。创业教育应紧紧围绕创业基本素质培养目标进行,把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与能力放于中心地位,引导学生掌握创业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帮助学生掌握具体的操作技能。
  为了从理论和实践的双层驱动下实现对企业家素质的培育,实现创业教育的途径与形式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一是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增设创业教育课程,在专业教育中渗透和贯彻创业教育的思想;二是建立创业教育的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实战场所,可以走校企联合的模式,并鼓励广大学生在不影响学习的情况下利用业余时间创立一些投资少、见效快、风险小的实体,让学生从中体会到创业的乐趣与艰辛,潜移默化中培养他们的创业意识;三是师资积累以及实践性教学的广泛开展,追求理论学习与实战演练的结合,积极推进实践性教学,让学生更多的在实践中体会“需要什么知识”和“怎么运用知识”。
  三、创建我校“管理与创业技能培训基地”的构想面对就业市场的激烈竞争和新的挑战,培养既有扎实的专业技术知识背景,又懂经营管理、敢于创新的复合型人才成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必然选择。结合我校的资源特征和软硬件条件,创建管理与创业技能培训基地势在必行。
  这是贯彻学校人才培养战略和解决学生就业现实问题的需要,是培养学生管理创业技能的需要,也是整合各方资源形成合力的需要。纵观我校学生的企业家素质和创业能力培养,尚未有统一的支撑平台和运作载体,而是更多体现在科技比赛、双学位课程、论坛讲座等方面。同时,经济管理学院拥有的实验中心、情报资料中心、专业师资力量、特色课程等没有发挥出更大的作用。因此,有必要以基地为依托,整合机关部门和教学院系的资源,加强与社会组织的联系,形成合力效应。
  大学生管理与创业技能培训基地定位于以提高学生企业家素质和培养学生创业能力为核心的实践教学基地,教学内容模块化、单元化,服务对象包括非经管类学生和经管类学生两类,培养目标分为兴趣型、基本技能型、综合技能型和实战型4类。基地建设旨在建立与学校精英教育体系相适应的教学内容体系以及与之相配套的管理机制,具体想法是:
  搭建一个平台,实现两个支撑,融通三个层次,培养四种能力。即搭建一个层次合理、系统科学、功能完善的培训平台,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相互支撑、创新训练与创业教育的相互支撑,注重兴趣型、技能型、实战型三个不同需求层次的有机融通,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管理经营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
  其管理运作模式为“五个化”:基地化运行、网络化管理、专业化辅导、项目化资助、社会化实践。通过大学生管理与创业技能培训基地这一载体,可以有效聚合各方资源,提升学校育人品牌的影响力。基地建设并非是重新建立一个教学实体,而是主要依托经济管理学院现有场地设施资源和人力资源,通过网络化管理,提高基地管理的效率。基地应聘请校内外专家,以实现教学内容专业化、能力培养专业化、教学环境专业化为目标。基地应鼓励学生对实战演练项目和创业计划项目进行立项申请,根据项目难易程度和创新程度进行资助。基地应通过与企业合作的方式,提供学生的实践见习基地,并提供广泛的社会实践活动。
  大学生管理与创业技能培训基地通过构建完善的课程体系、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训项目、辅以优良的师资指导、支持各种比赛和创业活动等途径来提升大学生的管理素质和创业能力,从而贯彻学校“创新推动、打造品牌”的人才培养战略,创立企业家特色的育人品牌。
  总之,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过程,是总结运用实践经验、制定完善发展措施、解决发展面临问题等环节相结合的过程。打造“企业家摇篮”,有助于我校人才培养战略的实现,有助于把我校学生打造成为视野宽、基础厚、能力强、素质优的可靠顶用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