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小川:百年航母与中国航母精神

期次:第2091期       查看:814

  【嘉宾简介】田小川,中国船舶工业综合技术经济研究院资深研究员,中国科协国防科普委员会副主任,哈尔滨船舶工程大学兼职教授,北京郑和下西洋理事会理事,科普作家,航母专家。毕业后从事航母科普及研究工作30年整,始终不忘初心陪伴中国航母人圆梦。田小川老师日前做客第330期“启航讲坛”,为我校师生解读中国航母精神。

    问:请您解读一下“百年航母”的深刻内涵。
  答:1901年,美国人尤吉·伊利第一次将莱特兄弟发明的飞机放到“伯明翰”号的甲板上,这个所谓的“飞机”是四、五个成年人便可举起的框架组成的飞行器,由于当时救生衣还没有问世,尤吉·伊利身上绑着用于自救的汽车内胎,毅然踏上试飞的征途,完成了人类“舰载机”在“航母”上的第一次起飞,从此揭开了世界航母发展的新篇章。航母的概念最早由法国人阿德于1907年在《军事飞行》中提出,之后世界许多国家涌入航母研发的行列,美国、英国、法国和日本是最早开始航母探索的国家。在1923年,日本航母“凤翔”号问世,成为世界上第一艘航空母舰。在100多年后的今天,现代航空母舰及舰载机已成为高技术密集的军事系统工程。
  世界航母已有百年历史,航空母舰其实并不神秘。百年航母,国之利器。中国对航母的关注标志着我们“海权意识”的觉醒,从根本上反映了我国对海洋利益的渴望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愿望。

    问:您所理解的“中国航母精神”是怎样一种情怀与情节?
  答:中国航母的发展离不开一代航母人义无反顾地前赴后继。“中国航母之父”刘华清副主席,将自己的一辈子都献给了中国航母事业,只憾未能亲见中国航母下水。航母飞行甲板被称为“世界上最危险的4.5英亩”的地方,而舰载机飞行员和起飞助理则被称为“刀尖上的舞者”。2016年7月31日,飞行员张超在试飞中不幸身亡,他在生命最后的4.4秒里仍竭力挽救飞机,放弃了最佳的逃生机会,最终壮烈牺牲。他们身上所展现出来的就是中国航母精神。
  “辽宁舰”的问世是圆了中国人的航母梦。当我终于站在了中国航母的甲板上时,内心迸发出的是难以抑制的喜悦与激动。中国航母承载了中华民族强国、强军的光荣与梦想。

    问:中国航母的重大意义何在?
    答:一个国家拥有航母意义重大。从战略角度,它是一个国家外交的威慑力量,预防海外干涉的利器;从战术角度,航母是海面舰队的核心,是中国走向远洋的“止戈”(“止戈”二字合起来为“武”)。世界和平、民族复兴、安全保障、海洋利益、外交需求都与中国航母的发展密不可分。航母是国家综合国力的象征,也是海军能遂行海上多兵种联合作战的核心。庄子曰:“国之利器,不可视人。”这句话很好地诠释出中国航母的重要意义——大国航母,止戈之物。

    (栏目主持:杨智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