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哈工程 遇见更好的自己

期次:第2090期    作者:贾天添   查看:40

  从迎新伊始的《你好,哈工程》,到军训中的《我是一个兵》,本报记者一路追踪2016级新同学们的成长脚步,试图用一个个真实的故事,还原未来工程精英们的大学初体验。致力于培养一流工程师、行业领军人才和科学家,不仅是写入《哈尔滨工程大学章程》的庄严承诺,更是全体哈工程人百年强校梦想的行动所向。这一期的新生故事,讲述了5个不同院系的新生已走上了专业学习规划之旅,《遇见更好的自己》,相信他们从此出发,有梦的故事将更加精彩。
   
    “似乎已经看到了在船舶领域中不懈奋斗的自己”
    聂英钊从踏入这所学校之初,就为自己高考的超常发挥深感幸运。与许多新生不太一样,高考结束,他参加了我校的自主招生,并且获得了船舶学院、水声学院、核学院、动力学院的加分资格。由于他从小便对与水相关的运动充满兴趣,填报志愿时不仅将“哈尔滨工程大学”作为第一志愿,更只填报了“船舶工程”这一个专业,铁了心想进入船海领域。尽管他凭着一腔热血投入船舶学院的怀抱,但他并没有那么了解这个专业。真正带他走进船舶专业的世界的,是院长苏玉民的入学教育讲座。
  抱着今晚终于没有晚自习的窃喜,聂英钊和室友结伴来到了图书馆的学术报告厅。刚来大学几周,但聂英钊的生活似乎如同坐上了过山车般起伏波澜。他以为选择了这个专业,他看到的将是一艘艘舰船的模型,学到的将是如何设计和建造船舰,令他大感意外的现实情况是,微积分和线性代数等基础课程“阴魂不散”,充斥着他的生活。
  更让他对这个专业灰心的,是遭到了报考金融系的同学的嘲笑,“你们以后就是一群船厂的工人,而我们还可以玩股票、当会计”。聂英钊有点火大,忍不住和对方呛了起来,但看到工程实践教室里满目的齿轮、链条、螺丝,他的心咯噔一下,有些难过地猜想着“造个船,我们就负责拧螺丝、装机器?”因而越发后悔和抱怨起来。
  大概是这一系列的插曲让他有点提不起来精神,入学教育一开始,他毫无兴趣。直到院长站上发言台,投影仪上呈现出PPT,他正了正身子,想着院长这样用心地准备,出于尊重也该好好听一听,而且,他也很好奇院长会怎样描述这个在他心中已经被“打入谷底”的专业。
  院长依次介绍了学院的发展历史、师资力量、国际合作、课程设置、专业前景,聂英钊的面色越来越认真。院长似乎能体会到他们从高中进入大学适应期的难熬和薄弱的自学能力,同他们分享了许多突破瓶颈的方法,而聂英钊也一一记下基础课、专业课的学习方法,以及二者之间潜在的联系,心里更是立下了要先学好基础课、打好基础的目标。
  除了现时问题,院长也将整个船舶专业铺开来看,将每一个涉及的方向都做了一番解释:水下机器人、新船型开发及船舶设计、船舶与海洋工程流体力学、船舶与海洋工程结构力学、深海工程、海洋能开发……院长的讲解,让聂英钊感受到国家是重视海洋开发的,那么学成的他,将会在船海领域大有可为。他忍不住弯起嘴角,内心对这个专业的热爱霎时“死灰复燃”,甚至默默许下了未来从事新船型开发及船舶设计的心愿。如果说,之前他只是头脑发热、空凭兴趣选择了船舶专业,那么,现在他似乎已经看到了未来在船舶领域中不懈奋斗的自己。

    “要进入科研院所,为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做出贡献”
    9月19日,刚刚报道完的张瀚文和父母正在去往公寓的路上,他的妈妈忽然收到一条短信:动力学院将于明天下午4点组织学生和家长参观动力学院实验室。张瀚文一家三口对视几眼,继续沉默地向前走去。张瀚文不太清楚父母是怎么想的,但他对于被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录取是颇感失落的,这是他填报的第三专业。第二天下午,张瀚文一家和许多新生家庭们一起聚集在动力楼前,张瀚文和他的父母被分成两拨带入实验室参观。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划分成三个培养方向:内燃机、燃气轮机和热能工程。在副院长高峰老师的带领下,张瀚文进入实验室,看到只闻其名、未见其身的气缸、锅炉、动力装置一一陈列在他的面前,他感觉十分新奇,忍不住动手触摸。高老师却立刻制止道:“同学,这些装置都很精密,而且零件一个都不能缺,你们到大三大四,学习到专业知识,掌握了它们的使用方法,才可以使用。”
  当他沉浸在对未来的幻想之中时,高老师又说道:“在我们学校,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有一个国家投入最大、船舶动力装置门类最为齐全的国家级实验室,投资大约3个亿……”张瀚文被这个庞大的金额吓到,他内心有了点别样的感觉,原来,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似乎比他想象的好得多,而对于从小爱摆弄各种机器的他,这个专业似乎充满了诱惑力,他心情大好,认真地研究起各个机器的外形和工作原理。一个小时之后,老师带着大家离开了实验室,他有点舍不得的回头看了几眼。
  时隔3天,张瀚文再次来到动力楼,想要重新参观一下实验室,但却被门卫告知,本科生要在导师的带领下才能进入实验室。张瀚文有点失望,但也更加期待在自己更有能力的时候,进入这个实验室,做出属于自己的科研成果。他默默坚定了自己的想法,未来几年要在学校好好学习,将来进入科研院所工作,为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做出贡献。

    出国深造,融贯中西,为国家的发展和建设尽一份力”
  王浩仁是哈尔滨本地人,父亲是一名军人。关于哈工程这所学校的故事,他从小到大听过很多遍。填报高考志愿时,王浩仁只选择了“哈尔滨工程大学”这一个平行志愿,但在专业的填报上,却和父母起了冲突。父母一力主张他报考水声工程专业,但他却毅然决然地选择了自动化专业。王浩仁一直都是目标清晰、坚持自我的人。早在入学之初,他就通过学校网站、微信公众号、贴吧、书刊杂志了解这个专业。随着对这个专业的了解,他越发觉得最初的选择是正确的,但也让他疑惑起来,专业发展前景广阔,自己该怎么选择呢?
  8月21日,军训拉开序幕。每天军训结束后,都会组织一场约1个半小时的政治学习,除了日常军训事宜,辅导员也会向他们介绍专业的学习内容、历届优秀学生的事迹和就业前景。
  其中一晚,让王浩仁记忆犹新。大家坐在21B的教室,因为白天辛苦的训练而稍显疲累。王浩仁扶了扶帽子,动动脖子手腕,强迫自己正起身子。辅导员带着本子跨进教室,进行了日常总结。随后,辅导员讲述的故事,让王浩仁心头为之一振。“赵琳是我们学校85级学生,2011年任自动化学院院长,2015任学校副校长,现在是我们黑龙江省教育厅副厅长。他博士期间在英国皇家理工学院学习,研制一套组合导航的软件,到现在那个学院还在沿用……”王浩仁听到赵琳学长的故事,不自觉地直起了身体,仔细地聆听起来。他的心里像是一石激起千层浪般开始沸腾起来,对于这位优秀的学长,他是既佩服又羡慕。他在心里默默想着:总有一天,我也会研究出自己的科研成果。
  辅导员还介绍了专业的就业方向:自动化专业将分为自动化、探测制导与控制技术、电气工程及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4个方向,主要应用于航空航天、航海造船、导航、测控、电网电力、探测制导等方面。王浩仁看到专业广阔的就业面,反而有点拿不定主意,但他早已想好,未来想去科研院所从事科研工作,最好是能够出国深造,然后融贯中西方的知识,为国家的发展和建设尽一份力。

    “军工传人,为船为海为国防;水声学子,做人做事做学问”
  吴宇航以626分的高分考取了我校水声专业。当学校网站上发出新生代表发言的报名通知时,这个在初中和高中有过丰富的主持和演讲经历的学霸,主动去找辅导员报名。最终,他不仅在学校新生入学典礼,也在学院入院仪式上代表新生发言。以一名新生和一名水声学子的身份,表达自己的心声。
  在学院的入学仪式上,吴宇航在台下等待着任佳威学长的发言结束。他和大多数同学一样,都显得有点心不在焉。他觉得,学长大概就是说说学习方法,鼓励鼓励新生。但是,学长的几句话瞬间点燃了全场的气氛:“请允许我代表所有水声特别奖学金的获得者和你们的师兄师姐感谢学院对我们的鼓励,10万元的奖学金是学院对我们努力进取的肯定”,台下一片唏嘘!“10万元的奖学金”,大家顿时被吸引了注意力,学长继续说道:“一等奖学金3000元,共计5人,二等奖学金2000元,共计10人,三等奖学金1000元,共计15人”。
  吴宇航也心动起来,因为奖学金不仅意味着几千元钱,更是对自己的一种褒奖和肯定,他开始考虑之后应该怎样搞好自己的学习。他四处看了看,旁边的同学或是陷入沉思,或是面露喜色,或是跃跃欲试。回想起平日5点多起来背英语的室友,自习时鸦雀无声、自觉学习的同学们,他忽然感觉到,这个奖学金也并不是那么容易就能拿到。他虽然感受到强烈的竞争压力,但之后的4年能与这样一群踏实肯学的人一起奋斗,也让他也更加开心。回过神来,台上的学长已经走了下来,他连忙上台开始了自己的发言。如果说当时站在新生典礼上,他怀着无限的感激和热爱,那么现在,他更多了份决心和目标。他向全体新生大声呼喊出自己对未来的希冀:“今天我们以进入水声学院而自豪,明天要让水声学院因为我们而骄傲!”
  殷敬伟院长讲述的杨世莪院士的故事,也令他受益匪浅。“杨院士85岁了,还经常参加海试”,他觉得这是一个可敬的老人;“我去到杨院士的家里,发现院士正在自学MATLAB,我问道‘院士还要自己做编程吗?’院士笑着反问道:‘我不编程,难道等着你给我编呀’”,他不禁想起了《滕王阁序》里的“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觉得这更是个值得人尊敬的科学家。
  入学仪式的最后,新生全体起立,举起右拳宣誓,学术报告厅里响起了豪壮激昂的誓词:“军工传人,为船为海为国防,水声学子,做人做事做学问,丹青剑,融金血,学必成,业必精,劈波斩浪,扬帆起航,护我中华,固我海疆,我辈当努力,他日续辉煌”。吴宇航感觉似乎有一股热血涌上心头,不由自主地以呐喊的方式念出誓词,这誓词,也正是他心中所愿所想。

    “需要有人建设核反应堆,但更需要有人维护核反应堆”
  王崧霖第一次听说哈尔滨工程大学是在高考结束后。高中的英语老师了解到他的成绩之后,热切地向他推荐了哈尔滨工程大学,并讲述了学校的历史渊源:“这所学校的前身是哈军工,现在也秉承着优良的校风,是所性价比特别高的学校”。
  王崧霖在心里默默记下了这所学校,回到家里,便立刻上网了解具体的招生信息,出于对未来就业的考虑,在与父母商讨之后,王崧霖选择了核学院。网上的资料都是清一色的“核电作为新能源,未来大有发展空间,建设核电站,需求大量的专业人才,就业前景好”,但是对于一个从未涉猎核科学知识的新生,他对于自己的选择是忐忑的。王崧霖私下常常通过网络了解核方面的发展方向,但他更希望能有一位专业权威的教授能帮他理一理思路。
  如他所愿,9月4日晚上,学院组织了一场张志俭教授的报告。王崧霖内心相当期待,早早到达会场,选择了最佳位置。张教授丰富的履历让在座的同学赞叹不已,坐在旁边的山东室友低语道:“哇,我也要好好学习,成为像张教授一样的行业精英”。王崧霖笑了笑,虽然嘴上没说,心里也涌出和室友一样的想法。张教授从核科学与技术的内涵、核科学与技术的发展、我国核电发展的三步战略、核科学与技术的人才需求4个角度详细介绍了核科学与技术专业。王崧霖入迷地听着,关于自己未来的蓝图也渐渐绘制成型。在核专业的各个方向里,他发现自己对核防护更有兴趣,他心里暗暗想着:需要有人建设核反应堆,但更需要有人维护核反应堆,一旦出现险情,国家和人民的安全都会受到威胁。他希望自己能够防患于未然,尽自己力量去守护国家和人民。
  讲座结束后,不少同学都簇拥在讲台前,争先恐后地同张教授交流起来,王崧霖顿了顿步子,还是坚定地走了出去。这个讲座让他觉得精神振奋,在他心中,早已规划好了未来的走向,那清晰的目标,就如月亮照亮前行的路。
  回到寝室,讲座的热度依然没有消退。王崧霖和室友们在熄灯后开起了卧谈会,互相分享今天的心得。他惊奇地发现,以前从来都是说去哪个城市发展的室友们,却谈论起想去核电站的哪个部门哪个岗位。他躺在床上,带着梦想香甜入睡。